廚房火災的突發性和復雜性,要求滅火設備必須形成 “組合拳”。廚房自動滅火系統裝置并非單一設備,而是由多個功能裝置協同工作的有機整體,涵蓋探測、控制、滅火、聯動等環節。這些裝置各司其職又緊密配合,能在火情初期完成從發現到撲滅的全流程操作,為各類廚房提供立體化安全保障。
作為系統的 “千里眼”,火情探測裝置負責實時監測廚房風險。主要包括:
紅外火焰探測器:安裝在灶臺上方,通過捕捉火焰特有的紅外光譜,精準識別明火,不受油煙、蒸汽干擾;
溫度傳感器:分布在排煙管道、灶臺表面等位置,當溫度超過預設閾值(通常為 280℃)時觸發報警;
燃氣泄漏探測器:與燃氣管道連接,檢測到燃氣濃度超標時,提前預警并聯動切斷氣源。
多類型探測器的組合使用,可將誤報率降低至 0.1% 以下,確保火情判斷的準確性。
這是系統的 “指揮中樞”,由控制模塊、電磁閥、繼電器等組成。控制模塊接收探測裝置的信號后,在 0.5 秒內完成火情分析,隨后向執行裝置發出指令:
燃氣電磁閥立即切斷總氣源,防止火焰持續燃燒;
電源繼電器斷開廚房設備供電,避免電氣火災擴大;
風機控制裝置關閉排煙風機,阻止火勢通過風道蔓延。
執行裝置的響應速度直接決定滅火效率,優質產品的動作延遲可控制在 0.3 秒以內。
針對廚房火災特點,滅火藥劑裝置采用專業化配置:
藥劑儲存罐:根據廚房規模選用 5L-50L 容量,材質為耐腐蝕不銹鋼,確保藥劑長期儲存不變質;
專用噴頭:灶臺區域使用霧化噴頭,將濕化學藥劑轉化為細密霧滴,均勻覆蓋油面;排煙管道內使用直射噴頭,藥劑可直達管道深處;
滅火藥劑:家庭廚房多采用 ABC 干粉,商業廚房則以濕化學藥劑為主,能與高溫油脂反應形成阻燃膜,滅火后易清理。
系統啟動時,聯動報警裝置同步行動:
聲光報警器在廚房內發出 85 分貝以上警報和紅色閃光,提示人員疏散;
消防聯動模塊將火情信息上傳至消防控制室,顯示具體起火位置;
緊急通訊裝置自動撥打預設電話,向負責人推送火情短信,實現 “滅火 + 報警 + 通知” 三位一體。
當探測裝置發現火情并確認后,控制裝置立即啟動:首先切斷燃氣和電源,隨后打開滅火藥劑儲存罐的閥門,藥劑在壓力作用下通過管路輸送至噴頭,精準噴射至起火點。整個過程從觸發到滅火完成僅需 3-8 秒,遠快于人工反應速度。滅火后,裝置持續監測環境溫度,若出現復燃跡象,將自動啟動二次滅火程序,形成完整的安全閉環。
家庭廚房空間小、設備簡單,建議選擇小型化裝置組合:1 個紅外火焰探測器 + 1 個燃氣泄漏探測器 + 1 組 5L 濕化學藥劑裝置 + 簡易聲光報警器。裝置可壁掛安裝在灶臺側面,不占用廚房操作空間,總價較低且維護方便。
餐廳、酒店后廚需強化裝置的覆蓋范圍和聯動性:每 2 米灶臺配置 1 組雙探測器(火焰 + 溫度)+20L 藥劑儲存罐 + 分區控制模塊 + 消防聯動裝置。裝置需支持分區滅火,例如灶臺起火時僅啟動對應區域裝置,不影響其他灶臺工作,適合分時段運營的廚房場景。
食品加工廠、中央廚房的裝置需適應高溫、高濕環境:采用耐高溫探測器(耐受 400℃以上溫度)+ 大容量藥劑罐(50L 以上)+ 防爆型執行裝置 + 與生產線聯動的控制模塊。裝置需通過 IP65 防護等級認證,能在油煙、水汽密集的環境中穩定運行。
探測裝置:火焰探測器需正對灶臺火焰中心,距離臺面 1.2-1.5 米;溫度傳感器應安裝在排煙管道內壁,與管道軸線呈 45° 角,確保感溫靈敏。
藥劑裝置:儲存罐需固定在通風干燥處,距離火源不小于 3 米;噴頭與灶臺的垂直距離保持 30-50 厘米,噴射范圍完全覆蓋鍋具。
聯動裝置:電磁閥與燃氣管道的連接需使用防爆接頭;報警裝置安裝在人員流動區域,確保警報聲可清晰傳達。
每日檢查:查看控制裝置電源指示燈、藥劑罐壓力值(正常范圍 0.8-1.2MPa),確保裝置處于待命狀態。
每周清潔:用軟布擦拭探測器表面油污,防止油煙附著影響靈敏度;檢查噴頭有無堵塞,可用壓縮空氣吹掃。
季度測試:手動觸發控制裝置,驗證電磁閥、報警裝置是否正常工作;模擬火情,測試系統整體響應速度。
年度更換:濕化學藥劑有效期為 2 年,干粉藥劑為 5 年,到期需整體更換;密封圈、線路等易損部件每年更換一次。
PREV: 關于廚房設備滅火裝置
<